葡京国际app

百年守正创新:社会主义的中国贡献

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6-21 点击数量:17716

2021-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海江


一切伟大的历史都是在继往开来中的书写,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在接续奋斗中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开拓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深刻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百年。“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辩证法要义就是“守正创新”,“守正”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初心的坚守,“创新”则是在守正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守正创新的中国贡献,对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局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守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之正,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守正创新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主旋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的自觉性在东方古国、大国寻求民族复兴、人类解放真理的“说明书”。立时代之潮头,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固本培元,是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根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创的判断社会主义性质的客观标准,是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真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原则。回望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百年历程,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品质下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矢志不渝的坚守,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中国初步探索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我们是干社会主义事业的,这应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方向,真正入脑入心,做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风浪都毫不动摇。”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借鉴和汲取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正是在守正的意义上,使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历史阶段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的鲜明本色。

守正绝不是守旧,而是为了在不走样、不偏向的前提下开拓进取。百年来,守社会主义原则之正、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新从来都是不可分割、遐迩一体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回望历史,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开篇创造性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回答了新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出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实践运用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社会主义特征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新判断、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基本矛盾论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守社会主义制度之正,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新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高高飘扬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相较于资本主义世界正在遭遇的发展鸿沟和国家认同困境,中国之所以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其基本经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和国家治理中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守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葡京国际app: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历史发展现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经济制度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守正创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公有制为主体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原则的坚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保证,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产品经济理论的守正创新。相比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前提下导致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产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坚持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既确保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能激发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劳分配的守正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最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产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而现实实践中的按劳分配,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国家学说的守正创新。马克思在致魏德迈的信中写道,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在坚持科学制度原则的前提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文化制度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和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社会建设制度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立场,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夯实制度基础。在生态文明制度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把生态保护制度上升到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同等重要的高度,构建了生态保护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守正创新的发展逻辑中以更加系统、成熟、完善、科学的制度供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治理理念及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葡京国际app: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面对治理和发展的新考验,守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之正,以富有开创意义的整体的、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建设乃至现代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全新选择,为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守共产主义理想之正,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守共产主义理想之正,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新,才能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完成一个又一个伟业,铸就一个又一个辉煌,其关键就在于坚持守正和创新的辩证法,既满足人的现实生活需要,又达至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夯实走向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

守共产主义理想之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等一系列错误思潮的坚定回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照亮当代中国前进的方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党的最高纲领,这一纲领自确立之初就不仅仅作为精神之“钙”,更以“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在中国社会主义雄伟壮丽的征程中得以历史性展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既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立足社会现实,将对共产主义信念的精神动力转化为现实奋斗的强大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时代潮流中发展,以无可争辩的伟大变革批驳了“共产主义渺茫论”。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铺就现实道路。“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运动史。自党的一大确立“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二大确立“反帝反封建”最低纲领起,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始终如一,最低纲领则随着时代特征和历史条件改变而不断调适,党的奋斗目标始终指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最终目标。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有信仰、具韧性、担使命的政党,也深刻折射出中国社会主义百年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相统一的特点。

守共产主义理想之正与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葡京国际app: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守共产主义理想之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正确的航向上行稳致远,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初心使命的感召下谋篇布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新,使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始终切合中国国情,脚踏实地朝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普遍与特殊、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中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是百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在守正与创新的伟大征程中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发展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党百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