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京国际app

 

学院新闻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1991年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首页栏目»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新闻

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点燃学校发展红色引擎

本网讯(记者  赵红深)近年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立足顶层设计,选择全域视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衡阳抗战”等红色文化为载体,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入民办高校“三全育人”,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一体化构建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体系,引领社会风尚

根据制度文化一体化构建, 环境文化不断完善,活动文化有序开展,行为文化持之以恒,课程文化逐步深化的设计思路,学校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具有应用型民办高校特色的以红色文化育人为主线的“文化育人”制度体系(简称“12345”模式),达到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之目标。

1.构建1个红色文化育人制度体系。通过目标引领、平台搭建、机制保障、多方协同,构建“文化育人”工作体系,实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主体间的参与和介入、不同育人阶段间的关联和融通、不同育人载体育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该项目2021年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十全育人”典型案例,2022年获批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

2.挖掘2个红色文化育人资源。作为一所以“红色”为青春底色的民办高校,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坐落在抗日名城衡阳,距夏明翰故居仅30公里,域内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一是充分利用衡阳及周边“本土化”红色文化资源,建立衡阳抗战纪念馆、湘南学联、夏明翰故居、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陆家新屋等6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辟红色文化教育新课堂,夯实红色宣教根基,打造交通工程学院“红色阵线”。把湖湘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崇高精神传承下去,   肩负起让广大湖湘学子在湖湘文化特别是湖湘红色精神滋养中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二是挖掘校内蕴含的红色文化基因,厚植校园红色文化土壤,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打造红色文化设施群,广筑红色文化平台;将校园景观建设与学科文化相结合,将青年使命担当和交通强国理念融入高校“三全育人”全过程,构成大学生的成长底色。研发红色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协同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落地生根。学校建设了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校地共建明翰红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校园中蕴含着众多的红色文化元素。学院充分挖掘这些红色文化新内涵,提炼新时代精神标识,大力彰显红色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底蕴、时代价值和文化自信力。

3.拓展3个红色文化育人途径。一是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夏明翰故居所在地开展校地合作,与明翰村山水道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罗荣桓纪念馆、耒阳蔡伦纪念馆和唐群芳故居等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育基地。将这些红色资源转化为现场,史料史实转化为教材,革命遗址转化为课堂……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到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和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跨越时空触摸红色革命历史的脉搏。二是开通“校园理论高地”活动渠道,凝练红色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创造红色理论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论坛、征文、演讲、话剧、微电影等活动;2020年参加和协办衡阳市委宣传部《夏明翰诞辰120周年红色基因传承系列活动》,荣获多个奖项。三是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的载体渠道,营造育人成才的红色环境,学校建有国防教育主题展览馆,每年新生入学都会在这里进行爱国教育活动,展览馆全景展示了革命时期我军的奋斗历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2020年时任副省长谢卫江、2022年南部战区海军舰队航空兵原副司令员唐一平少将等数十位省市领导来葡京国际app国防教育馆参观考察。

4.坚持4个红色文化育人原则。一是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文化育人”的长效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三是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文化育人”的原动力;四是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文化育人”的保障力。

5.搭建5个红色文化育人平台。一是依托党建、团建,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组织建设平台;二是依托学生社团,搭建红色文化教育自我成长平台;三是依托新兴媒体,搭建红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四是依托红色旅游,搭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服务平台;五是依托先贤先烈和英雄模范,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直面交流平台。

二、将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丰富育人内涵

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新内容、新方法、新动力,丰富红色文化育人的理论内涵,为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一目标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1.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设,在制定2021、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和课堂内外实践活动中,全链条式地贯通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体系配套且布局合理的红色文化育人路径。

2.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发挥学校红色文化学科优势,开设“红色课堂”。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涵,广泛开展点面结合的红色文化宣教,凝聚“红色能量”,拓展课堂育人;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围绕“构建‘点线面’结合,‘四课堂’融合的思政课主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交互式学习中感知和体悟红色文化。

3.将红色文化融入理论研究。依托学校红色理论研究平台,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进一步引领形成全校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和谐有序的良好风气。2021年7个育人项目入选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近3年发表《湖南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路径探索》等30余篇红色文化研究论文,出版相关教材、专著6部,形成了一系列民办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成果。

4.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校训、校歌、校史所蕴含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积极提炼弘扬新时代交工人的奋斗精神,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师生广泛参与的文化品牌。策划推出“红烛颂”“桃李风”“逐梦交工人”“书香通交工”“身边的榜样”“我与交工共成长”等系列微信专题,开展“建校30周年”系列活动,融红色文化于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使命认同和情感认同。

5.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活动。红色文化+校园活动:举办远离毒品,打击电诈宣讲, 组织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进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营造浓厚法治校园氛围;开展“红色故事进宿舍”“红色故事路演”等日常校园实践活动。红色文化+社会实践:举行“我和国旗合个影”“烈士公园清明祭扫”红色筑梦三下乡等实践活动。一张照片、一次集体合唱、一次祭扫,在特别的日子带给00后大学生的是一种特别的“仪式感”。

6.将红色文化融入支教扶贫。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设岗位、建团队、亮身份、作奉献。持续推进已经开展了14年的“萤火虫”爱心支教行动,持续开展健康中国行义诊义卖、乡村扶贫、赴红色教育基地为乡村留守儿童开展国学讲座,将民办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成果有效的应用于实践,建设国家级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学校办学32年来,连续32年为贫困生发放棉衣棉被,奖学金、助学金、垫付医药费及下调和减免的学费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在教育扶贫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7.将红色文化融入结对帮扶。打造富有新时代特征的团学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团学工作活力。校团委成立一支由3000多名师生组成的“衡阳群众”志愿服务团队,  在全市范围开展医疗卫生、科技创业、大学生支教、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工作。2022年获“湖南省2022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优秀品牌”等五个奖项。持续推进已经开展了4年的衡阳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暨“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结对帮扶渣江小学等3所乡村中学实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文明进步,学校被评为2020-2021年度衡阳市“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最佳结对学校,受到衡阳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8家单位联合表彰。

8.将红色文化融入两个场域。线下场域:充分挖掘学校地处伟人故里的红色资源优势,加强与韶山等地的合作,联合开展实践育人;校内建设毛泽东铜像文化广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航空母舰科技办公大楼,“抗日飞机展”等校园红色人文景观,引领校园文化风尚,打造红色文化家园。线上场域:构建网络红色资源共享平台,推出《恰同学少年》《湘谈四史》微视频等红色资源。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网络宣传主阵地,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网络生态环境;加强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融合,借助网络时代新元素,创建“互联网+红色文化”宏观和微观共享传播。

9.将红色文化融入宣传引领。学校培育了一支红色宣传队伍,推出了一批红色宣传报道,选树了一群红色育人典型,形成了一种红色育人经验。近3年,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光明网”“学习强国”“新湖南”等主流媒体发表千余篇文章,全方位、多视角地宣传报道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全面展示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特色发展之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10.将红色文化融入品牌铸造。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以“热血‘老兵连’,流动的红色风景线”为题报道学校老兵连事迹。2018年,学校以退伍复学的青年为骨干组建老兵连,他们承担新生入学军训、校园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喊口号、站军姿、唱军歌,开展红色课堂,老兵连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2020-2022年学校共有400余人参军入伍,  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22年8月,以老兵连牵头,选派近300名学生作为群众演员参与《援军明天到达》抗战片的拍摄工作,用本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爱国之情。

三、以红色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

校党委注重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学校的血脉基因,把人才培养深植于教学科研一线,把党的建设夯实于基层组织,通过强化政治力、夯实组织力、选好领头雁、提升引领力,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按照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的原则,设置党组织机构,夯实组织力。2022年成立基础课部党支部,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将超100个党员的3个学生支部分拆,推动学生党支部整建提质;成立学生社区临时党支部和老兵连学生临时党支部,探索民办高校党建+三全育人的新机制,从组织设置上确保了党的政治功能在学科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

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党委政治核心、董事会决策、校长负责”的制度安排写入学校章程;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强化“一岗双责”,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奖评优、项目申报与评审中建立“党支部审查、分管领导(党委委员)审核、党委把关”的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党建工作中的“上热中温下凉”问题。

推选一批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支部书记,实现了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这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党建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有效发挥了“领头雁”的引领带动作用。

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21个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达标率100%,全面实施领航计划,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021年,学校党委获衡阳市两新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并被衡阳市授牌首批“两新党建标杆党组织”;2022年,机电学院学生党支部获评全省高校“样板支部”。

党委书记刘文君在2022年新生入学教育中指出,学校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涵,开辟校园红色文化、国防文化教育新课堂,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引领一代代青年学子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成为不畏险阻的逐梦交通人。”校长陈治亚以《做新时代“四成”大学生》为题给新生开学第一课,寄语同学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负韶华,做勇担使命的新时代青年。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构建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体系,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激发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在“党建红”的引领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在助力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担当作为。近年来学校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军民融合高端智库”等研究机构。智库引进高层次人才125人,智库成员先后承担过国家973、863、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天河/银河巨型计算机、国防科研等国家重大专项研究。2020至2022年三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3.38%、91.13%、86.06%,均高于全省本科高校平均水平;护士执业资格考证通过率分别为99.14%,100%,98.20%,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通过率。2020-202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8项、省级117项,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近3年,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级学科竞赛3.56万余人次,获全国性竞赛奖项68项,其中一等奖14项;获省级竞赛奖项419项,其中一等奖74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148人次,发表学术论文149篇,获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44项。2021年在衡阳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上,学校学生承担整个第三篇章节目演出;2021年农历九月九日,学校学生合唱团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节目演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持续提升,教师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审核:彭文武)

                                   2023年5月3日

上一篇 :弘扬五四精神,凝聚榜样力量---葡京国际app隆重举行2023年“五四”表彰大会

下一篇 :学生记者团采访副校长余孟辉 ——*葡京国际app: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生工作的使命

作者:宣传部
日期:2023-05-04 
人气:13675
分享:

Copyright 2016-2018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5007493号-2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188号